概况 受助学生 发放仪式 学生心声 回报社会 返回

出人意料的转折
 
  她是教师教育学院03级教育技术班的董爱春,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背后曾经历过多少挫折和坎坷,然而今天的她同样将已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满怀信心地走向另一个起点。这样出人意料的转折要归功于“应善良”福利基金会的援助和鼓励。
   2003年董爱春两手空空来到青海师范大学。开始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搜索一根救命的稻草,希望能抓住一线生机。顺利地读完梦寐以求的大学,是她对上苍最大的祈求。然而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找一根稻草又谈何容易?!正在她一筹莫展心灰意冷的时候传来了“应善良”的福音,点燃了她心灵深处青春的烈火。有了生活上的保障,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由于工作积极、待人诚恳、责任心强、成绩显著等诸多原因,她先后被选拔担任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会学协部部长、学生会副主席、主席等要职,深受该院广大师生的信任,并赢得一致好评。学校也因此多次授予她“学生干部单项二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
   由于本身出身贫寒,她深知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再加上“应善良”精神的感召,她先后两次亲自组队三支前往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在恶劣的环境下,带领队员克服严寒酷暑,经济危机等重重困难,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新鲜的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受到了当地师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圆满地完成了实践目标。
   董爱春同学在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上充分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早出晚归地做兼职工作,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部分学费,再加上国家助学贷款和“应善良”福利基金会的资助,近四年来,她从未向父母要过半分钱,甚至有时还将自己省吃俭用余下的钱寄回家给父亲看病,供弟弟妹妹读书。“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董爱春除接济亲人外,还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困难学生。经常受到她帮助的童先良同学说:“不知为什么,每次有困难,总是第一个想到她,她总是全力相助,从未拒绝过。有几次还把随身带的钱都给了我,还说她认识的人多,借钱比我容易,或者说她宿舍里还有,或者说家教快发工资之类的话来宽慰我。”
   随着阅历的增加,董爱春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并感受着“鱼”和“渔”的区别。于是,她又主动加入“提高贫困大学生能力”项目,被推举为“PHE-HP自强网络学习与服务中心”的主任。开始带领更多的贫困生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励志求知,提高能力,争取早日走出贫困,更好的服务社会。她深知这些设备来之不易,更懂得他们对贫困生的重大意义,她一直谦虚谨慎,丝毫不敢大意,经常亲自值班维护设备,同时还耐心地给其他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
   光阴荏苒,转眼间即将毕业.此时的董爱春手捧充实的简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同时”应善良”也像一座神一样,成为她心中永恒的信仰.

 

Copyright© 2007 青海师范大学